药品能够解除病痛、挽救生命,但不合理或滥用药物也会带来新的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用药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下药品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药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化学药和生物制品等。我国现行法规把药品分为三类:中药(包括饮片、中成药)、化学药品(过去称为“西药”)、生物制品(如疫苗、白蛋白、球蛋白等)。
二、药品为什么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为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的用途、安全性、剂型、规格、给药途径的不同,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的适应症大都是一些复杂而严重的疾病,患者难以自我判断、自我药疗。
非处方药均来自处方药,它一般是经过长期应用、疗效肯定、服用方便、质量稳定、非医疗专业人员也能安全使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根据安全性不同,又划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须在药店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获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超市、宾馆、百货等地点销售。
三、如何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1、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处方药大多属于以下几种情况。
(1)上市的新药对其活性或副作用还要进一步观察;
(2)可产生依赖性的某些药物例如吗啡类镇痛药及某些催眠安定药物等;
(3)药物本身毒性较大例如抗癌药物等;
(4)用于治疗某些疾病所需的特殊药品如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需经医师确诊后开出处方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注意:处方药只准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性刊物上进行广告宣传,不准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广告宣传(此处的大众传播媒介指非医药专业类的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电视等)。
2、非处方药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及使用的药品,简称OTC。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非处方药的包装必须印有国家指定的非处方药专有标识(OTC)。非处方药品有红色和绿色标志:红OTC为甲类非处方药,只有在药店购买;绿OTC为乙类非处方药,除药店外还可在经批准的指定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购买,合法医疗机构或正规实体药店购药更安全。
非处片药大概包括如下类型:
(1)治疗感冒、发烧的药物;
(2)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3)治疗头痛的药物;
(4)治疗关节疾病的药物;
(5)治疗鼻炎等过敏症的药物;
(6)营养滋补剂,如维生素等。
四、药品该用什么水服用?
1、一般情况下,用温开水送服,不要干吞,也不要用饮料、茶或者牛奶等送服,在服用头孢等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前后7天,都不能饮酒、含酒精性饮料或食物;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时,避免食葡萄柚和葡萄柚汁,可能会增强他汀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容易出现毒性反应。
2、同时,在服用某些药后,则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等糖浆,服药后也不宜马上喝水。
五、家庭用药管理
1、家庭药品应放置在专用小药箱或者固定的柜子中,以保证取药方便,但要避免儿童拿到。
2、内服和外用的药品应分开保存,不同品种的拆零药品尽量不要混放在同一个容器中,尤其是相似药品,可以做好醒目的标记,避免造成误服,
3、药品尽量按原包装保存,未服完前勿将包装中的干燥剂、药棉、说明书、有效期等相关资料丢弃。
4、药品应根据说明书上的贮存条件保存,一般的药品需放在阴凉、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说明书上写明的“常温”是指0-30℃;“阴凉处”是指不超过20℃;冷藏是指2℃-8℃。药品切勿放入冷冻柜保存,以免变质失效。有些药品见光易发生反应,贮存时应特别注意避光遮盖。
5、口服糖浆剂、外用软膏剂不宜冷藏,存放在阴凉处即可。糖浆剂在温度过低时,因药物溶解度降低而析出,造成浓度的不均匀。软膏剂也可能因低温发生性状的变化,因而影响药效。
六、如何安全用药
1、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正规的药品说明书包括批准文号、药品名称、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项内容,可将其与自己的病症相对照,确认适用后方可使用,以免用错药。
2、掌握正确的用法与用量
应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自己的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不可随意滥用。
3、正确对待药品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物虽然较为安全,但也是相对而言的。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就医。
4、注意用药的时间和疗效
如止咳药、止痛药、解热药、胃肠药等药物如果服用了3~5天症状没有明显改善,就必须上医院检查,以免耽误治疗。
5、不要轻信偏方、秘方
有一些患者认为“祖传秘方”“偏方”是灵丹妙药,能药到病除便盲目服用,这是很危险的。首先所谓的“秘方”“偏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的是“游医”杜撰的,有的以讹传讹,错误百出,如果按“秘方”“偏方”去治病,后患无穷。二是一些偏方或许真有效,但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以它们治病,成功率往往少于危险性。
总之,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或遵药师指导,或根据药品说明书服药!